2021年,社会热点大事记

2021!

作为“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纲要的开局之年,2021年注定将成为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光辉且深刻印记的一年。

不知不觉,2021已悄然步入尾声。本篇,我们就与大家一起盘点下整个2021年,国内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值得回溯、且具有深刻意义的焦点大事。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百年建党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一百年;这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一百年;这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一百年。

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未来。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奋勇向前,让承载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民法典》正式施行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将同时废止。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商品交易,《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市场经济基本法、社会学意义上的宪法。

民法典

就时代意义而言,《民法典》具有五大重要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二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法律制度。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法律保障。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立法举措。五是加快推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支撑。

此外,权利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保护、意思自治、绿色原则、科技发展构成了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应该说,《民法典》的颁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

数字人民币推广全面提速

2021年是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元年,它真正开始走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截至今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部分城市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绿色出行、低碳红包等使用场景。

今年开始,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覆盖城市、应用场景全面开花。尤其是下半年,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数量增长超过6.7倍,成为整个市场爆发的一个缩影。在此基础上,数字人民币的议题探讨和实践探索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从央行透露的信息来看,未来,央行将更多关注风险管理、隐私保护等机制建设和完善,以保障数字人民币行稳致远。

毫无疑问,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全球经济金融竞争的高地。可以预见的是,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与发展将为各产业的迭代升级提供动力,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数字人民币

迈向全面小康:全国居民收入十年翻番

2021年1月18日,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显示:当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较2010年的水平翻了逾一番。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现如今,这一目标已如期完成。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浙江等9个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32189元的水平。其中,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突破7万元大关,达到72232元,较上年名义增长4.0%。紧随其后的是首都北京,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34元,较上年增长2.5%。

第二梯队的领头羊是浙江省,2020年,当地居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达到52397元,成为5万元这一阶段的“独苗”。天津、江苏和广东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854元、43390元、41029元,分别位列第四至第六位。

截止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后五名地区分别是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和甘肃,分别为23845元、23295元、21795元、21744元和20335元。

迈向全面小康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开始退出疫期刺激措施的大型经济体

作为全球第一个击退新冠疫情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眼下正率先行动,着手解除疫情催生的经济刺激措施。与仍在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和支出的欧美各国不同,中国已开始控制一些领域的信贷。

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率先遭遇了其他经济体将在未来几年才会遇到的挑战:如何在既不会扼杀经济增长,又不会造成更大范围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撤销刺激措施。

2021年3月11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对外表示:“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这些举措可以视为前期行动的延续,被投资者解读为信贷收紧的信号。

今年1月份时,中国央行通过每日公开市场操作吸收了超过预期的流动性。每日公开市场操作是一种用于控制商业银行可用货币供应量的工具。此举使得一项关键短期利率一度升至五年来的最高水平,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

另外,为抑制不断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于今年实施了新规定,加大了房地产开发商获得新银行贷款的难度,这些开发商通常具有很高的杠杆率。在连续四个月下滑后,今年2月份广义信贷增长有所回升。不过,分析师预计,鉴于相关政策性信号的发出,信贷活动将再次放缓。

与中国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在今年上半年通过了规模1.9万亿美元的新纾困计划,欧洲央行也加大了购买欧元区债券的力度。不同的做法反映出,中国政府将疫情视为暂时的干扰,而西方的决策者却仍在试图恢复经济,防止经济因疫情的影响而受到长期损害。

中国政府在2020年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通过减税来帮助小企业,并下令银行发放更多贷款。不过,中国刺激措施的财政支出金额与GDP的比值仍远低于美国和其他许多发达经济体。根据IMF的计算,截止2020年底,中国的疫情纾困举措的财政支出总额大约相当于GDP的6%,而美国则为19%。中国经济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已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增长势头,这主要归因于中国成功地遏制住了新冠疫情并且出口保持强劲态势。

经济恢复增长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启动

2021年4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措施,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建立职工门诊共济制度正式列入了今年国家医保局的十大工作任务。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在不增加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的前提之下,通过调整个人账户内部的资金结构,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另外,此次会议确定了四项改革措施,包括逐步将部分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门诊慢特病和多发病、常见病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

医保

新能源正式告别补贴

2021年4月间,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了《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2021年新建风电、光伏项目保障收购小时数以内的发电量,上网电价继续按“指导价+竞争性配置”方式形成。该文件明确指出,自今年起,中央财政不再补贴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

此举意味着,大部分新能源项目将在今年完全退出补贴。2022年起新建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除了户用光伏,光热发电项目也将享有最后一年的补贴。

新能源

全球首个!深圳区块链电子发票国际标准获批

今年4月中旬,由深圳市税务局主导推进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应用推荐规程》国际标准(下称“国际标准”)正式经IEEE-SA(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标准协会)确认发布,由此成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应用的国际标准。

区块链电子发票拥有防篡改、可追溯等优势,能实现发票从开具到报销的全流程可信。目前,在“区块链+税务”领域,深圳基于已建成的税务链,进一步扩大了该领域的应用场景,相继上线了“深圳四部]信息情报交换平台”、“自然人信息共享智慧平台”、“税务-产业联盟链” 以及“区块链破产实务办理联动云平台”等,推动了税收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

据深圳市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李荣辉介绍,深圳市税务局以“云工程”坚持科技兴税、革新技术手段,税收治理效能实现稳步提升。从信息化建设、“云工程” 起步,到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再到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启,趟出了以先进技术赋能税收治理的实践路径。此次,国际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提升我国在税务区块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其他标准化组织提供了参考样例。

区块链

“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做出修改。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本次修改重点变化如下:

1、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2、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父母育儿假;

3、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

4、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国家保障妇女就业合法权益,为因生育影响就业的妇女提供就业服务;

5、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放开“三孩”生育政策绝对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关键时期的重大决策,也是关键时期审时度势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中国在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应对新出现的突出矛盾、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突出矛盾的重大举措。低出生率,低生育率,人口快速老龄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

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问题凸显,年轻人综合压力大都是现在制约生育的因素。面对低生育率,国家紧急出手,出台各种三胎政策减轻群众焦虑,同时不少省份通过货币补贴三孩家庭,支持更直接、力度更大。虽然,放开“三孩”生育的政策非常好,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从养老、住房、入学入托、医疗保险等方面切实减轻年轻人压力负担,这才是结婚生育意愿提高的根本。

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

**2021年9月16日,中国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保存方新西兰提交了正式申请加入CPTPP的书面信函。**两国部长还举行了电话会议,就中方正式申请加入的有关后续工作进行了沟通。

CPTPP

根据协定,签署国将撤销或削减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关税,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提供便利措施。另外,各国还将合作降低手机国际漫游资费,取消跨境数据交换限制,共同制订禁止网络交易诈骗行为的法令等。

**申请加入该协定表明,中国愿意接受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并通过深化国内改革全面对标国际标准,这将对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新的动能和活力。**如果中国能够基本达标并完成谈判进程,不仅可改变现有的国际贸易投资格局,而且可以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

从中国提出加入CPTPP的目的看,既有通过谈判对标国际高水平规则体系,倒逼国内改革开放的考虑,也有主动融入区域贸易协定,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愿。贸易界人士普遍分析认为,CPTPP的规则体系代表了当今国际贸易领域最系统、最全面、标准最高的规则体系。从当前的国际经济竞争格局分析,中国加入CPTPP的进程除面临规则标准和技术谈判的困难外,也还将面临大国博弈和区域复杂的竞争局面。

职业教育获政策力挺,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1年10月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作为主要目标,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作为相关指导意见,包括通过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通过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完善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通过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通过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以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此外,为加强相关政策的组织领导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相信在职业教育领域相应教育政策的不断利好下,国内现代职业教育必将进入崭新的时期,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职业教育

总市值超3000亿元!北交所开市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此举意味着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时隔数十年,我国第三大股票交易市场的诞生。

北交所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与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共同为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并敲钟开市(北京日报 戴冰 摄)

**相比于沪深两大交易所,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类初创企业为主,科创板定位侧重“硬科技”特色,创业板则强调“四新”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新业态。**与此同时,北交所将实现“三个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北交所首批上市的公司共计81家,涵盖25个国民经济大类行业,大部分属于行业细分领域的排头兵,充分体现出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其中,有10只股票为北交所新股,另外71只股票则是存量精选层公司平移至北交所上市。

北交所的创立,不仅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的融资链条进一步延伸,并且极大缓解了当前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北交所的登场,今后将能够与现有交易所及各类金融板块形成有效互补。

6天,707.2亿美元!第四届进博会再创佳绩

2021年11月11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圆满闭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届进博会又一次交出亮眼的“成绩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背景下,本届进博会不仅如期开幕,而且参展国别、企业数均超上届,展商质量更优、展示水平更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展商在本届进博会收获满满,对明年的进博会也满怀期待。

专家指出,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以累累硕果彰显了开放的中国的魅力与实力,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的真诚愿望,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第四届进博会

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

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在沪举行并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

上海数据交易所

上海数据交易所成立当天,受理挂牌和完成挂牌的数据产品约100个,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八大类,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包括工商银行和上海电力达成交易的“企业电智绘”数据产品以及民用海图服务产品等。其中,“企业电智绘”数据产品将发挥电力大数据覆盖面广、实时性强、准确度高度的优点,助力商业银行依托能源数据创新面向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次,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的生动实践,是推动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字红利、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应有之义,也将有望成为引领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上海模式”。

央行全面降准,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今年7月全面降准后,央行今年第二次全面降准。

全面降准

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应该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降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正当其时。而全面降准更便于各金融机构置换MLF到期量,有助于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包括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及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复杂形势的双重影响下,市场流动资金趋于紧张,中小企业经营比较困难,亟需政府扶持,央行此时降准可谓正当其时。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强调,央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再见,袁隆平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近60年的岁月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终其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袁隆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所有人能够吃饱饭,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他说:“大家吃不饱饭,我是亲眼看到过的。”他不想让这种情况再发生,所以,他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花费在水稻育种上,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袁隆平院士

杂交稻,是袁老这一生的牵挂,也是他毕生的奋斗目标,人生91个春夏秋冬,他在人间的土地上种满了水稻。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袁老,我们会永远记住您。

砥砺前行,再攀高峰

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同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当前,在全球疫情走势和经济走势趋于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三季度同比增长4.9%…当前,即使面对经济下行挑战,但长期保持战略定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成为中国经济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步伐越走越稳的关键所在。

诚然,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相信中国经济在2021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亦将在即将开启的新一年中,取得更加耀眼夺目的发展成就。

未来展望

历史如潮,大道如砥。走过2021,我们收获满满、不负韶华;步入2022,我们怀梦逐梦、砥砺前行。

看来路,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我们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千年梦想、一朝梦圆,庄严承诺、如期实现,中华民族自古向往和追寻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梦想成为“活跃跃”的现实;崭新征程、扬帆起航,击鼓催征、奋勇争先,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一年,有太多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有无数个值得中国人铭记的燃情瞬间。这一年,面对前行路上的风风雨雨,面对发展中遭遇的困难挑战,始终勇毅前行、愈挫愈勇。

抬望眼,2022年是伟大历史时间中的重要节点,精彩中国故事里的继往开来。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踏上新的赶考路,我们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唯有接续奋斗,唯有创造担当,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把初心使命化为砥砺奋进的动力,以历史经验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当新年的阳光洒满大地时,惊喜和变化或如约而至、或不期而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启用,74种新增药品纳入其中,不少“天价药”降价;954项商品降低关税,送出惠民生和促经济的政策“礼包”;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延续实施至2023年底;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众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事”上升为“国事”,开启“依法带娃”的新时代……一件件惠民政策落地,一大批新规实施,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打开新的空间,再次印证时代的宏大叙事总会与个人的际遇命运交融激荡。

展望2022,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等待我们书写答卷;风浪和挑战仍旧存在,我们要勇往直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这些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乎人民福祉,需要我们用奋斗书写优异答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做到难不住、压不垮。

奋进2022,以坚定执着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揭示了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和动力源泉。越是接近宏伟目标,越要保持冷静清醒,越要坚持自我革命。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进行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重要力量,要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新的一年,当好新的赶考路上的答卷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眸远望,辉煌的奋斗历程和深邃的历史经验给予我们坚定的历史自信;极目远眺,清晰可见的奋斗坐标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激励我们把握历史主动,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永远在路上,永远向前进。奋进2022,我们都是追梦人!